好书推荐 | 一诺的家风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浏览次数:1270

《一诺的家风》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家庭观念浓郁。家庭内部,血缘亲情与道德教化共同构成绵密的纽带,确保其内部秩序井然有序。家风,便是每个家庭代际发展与精神传承过程中逐渐定型的、独具的风尚。正所谓“文雅儒素,各禀家风”,家风是一种无形的、作用于全体家庭成员的精神力量。个体浸润在什么样的家风中,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必然发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始终以自己的文学之笔抒写儿童成长的孙卫卫,这一次将创作指向了这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视角——家风。
儿童小说《一诺的家风》,秉持了孙卫卫一贯的现实关注与创作责任感,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唐一诺为核心人物,捕捉具有时代气息和典型性的生活事件、民众心态,以鲜活、饱满的人物和自然、生动的故事,为无形的家风赋形,让影响家庭成员一言一行的隐性家风获得了显性的价值呈现。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问题孩子、另类孩子、叛逆孩子的塑造不在少数。《一诺的家风》中,质朴、阳光的唐一诺、蒋松风等儿童形象,给我们带来一种久违的温暖的感觉。主人公唐一诺来自农村,为了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唐一言治病,一家人迁居城市,租住在简陋的城中村。然而,窘迫的家境丝毫没有影响一诺的成长,他学习刻苦,品学兼优,尤为可贵的是,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为家里分忧,他期待能在市乒乓球比赛中夺冠,不但是为了证明自己,还希望挣来奖金帮家人交房租;他想去上培训班,却不向家里伸手,而是自己去当小家教挣钱;他心疼爸爸妈妈,尽己所能帮他们分担家务。夜归的妈妈不但看到了苦苦等她的兄妹俩,还看到“一个馒头、一份咸菜、两块饼干、一个橘子、一杯凉白开、刷牙的缸子和挤好牙膏的牙刷”,孩子对大人的关心,温暖动人。与当代众多不愿吃苦、缺少斗志、拒绝成长、单向度接受爱的孩子相比,唐一诺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在文学作品加以弘扬,让清流、正气、榜样在儿童读者心中扎根,留痕。
作品设计了几个颇具代表性的家庭:以唐一诺一家为代表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以蒋松风为代表的富商家庭和以周宇飞为代表的官员家庭。对三个孩子及其家长的描绘,生动诠释了家风对于孩子成长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作品还着力塑造了罗老师等与孩子密切接触的教育工作者的群像。两者共同构成当代儿童生活的典型社会环境。这其中,着力最多的是唐一诺的家庭。一诺的爸爸妈妈勤劳、坚韧、认真、守信,虽然生活困窘,但从不放弃做人的准则;一诺的爷爷坚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方面对乡亲邻里甚至栖息树上的小鸟都充满爱心,一方面又始终告诫自己的孩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能吃苦的人将来才会更有出息。正是这样一种家风的传承浸润,我们才看到了一诺一家虽然贫穷困窘,却始终能面对钱权不卑不亢,面对困难不言放弃。虽然困难重重,一诺一家却屡有“贵人”相助。这看似机缘、机遇,细细追究,实则是家风使然,是一诺一家令人信任的品行,积极达观、昂扬向上的精神感动了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部儿童小说由一系列颇具典型性又极为生活化的故事组成,作家虽然在故事素材的选取上力求本色,力求贴近生活,但是在故事的讲述上是颇用心力的。叙事语言呈现了孙卫卫自有的特色,如口语般自然,不做过多渲染,不玩花哨,却定位准确,且能直入人心。情节设计上,看似平静的故事实则波澜起伏,连锁应和,如《红红的胎记》一章,生活化的故事中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上门兴师问罪的周宇飞的妈妈忽然发现唐一言竟是自己当年遗弃的孩子。正当周、唐两家为唐一言的事较劲儿时,周宇飞的爸爸又突然被组织找去谈话。当然,在孙卫卫笔下,这个关于骨肉情的故事,也并没有像许多作品中那样通过反复的误解、隐瞒以增加冲突感,而是坦诚公开,生活化地推进。而似乎靠能掐会算帮助一诺妈妈找工作的老爷爷,其实是教育局女副局长的父亲;这次相助又使得老爷爷与女儿尽释前嫌。在这样的起承转合间,小情节相互交织,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坡度与密实度。结尾的设计也非常有意味,写到一诺决赛中扳回一局追成平手时戛然而止。但故事并未因此而产生戛然而止的遗憾。从这样的收束中,我们读出了作家赋予作品的思想:一次胜负、一个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家庭,一份个体面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才是生活之旅昂扬前行的真正动力。
作品中,孙卫卫特别注意细节的刻画,但他关注的细节,不是景物,而是人物的动作与语言。如唐一诺与老爷爷坐下来休息时,“先给老爷爷的杯子加满水,再给自己的小杯子加上水”。正是这类小细节的刻画,让无形的家风生动赋形。作品中还几次借助人物语言展开心理疏导,如罗老师与周宇飞谈心等段落,真挚恳切,句句入心,让人与书中人物一样有了“要流泪”的感觉。相信这些推心置腹的交流,会对每一个遇到类似问题的孩子以心灵的启迪。
  《一诺的家风》就这样以普通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家风树人的意义。现实主义情怀观照下的家风讴歌,传递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与力量。阅读这样的文字,令人心生温暖,心生力量。
(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作者:崔昕平  太原学院教授、儿童文学博士)

Copyright © 2010-2016 www.tl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铜陵市铜官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皖ICP备2020018015号-1   技术支持:安徽众讯科技